特许资讯

Franchise information

北京稻香村为何出局“老字号”榜单 品牌历史或成关键

来源:中国食品网作者:天斗律所

日前,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主办,中国品牌杂志社等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据了解,这是该论坛连续第六年开展公益性的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活动。在今年的论坛上,参与价值评价的品牌数量达1293家,发布品牌数量为598个,发布的总品牌价值达74185亿元。“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品牌发展的有力见证。

 

\

 

         \

▲2019年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榜单vs食品加工品牌价值榜单

 

根据已公布的榜单信息我们可以看到,在今年的榜单上,北京稻香村和苏州稻香村同时上榜。但令人意外的是,北京稻香村与中华老字号版块擦肩而过,出现在了食品加工版块当中。其品牌数值也较去年有所降低,从116.27亿元,下降到了今年的112.51亿元。反观一直与北京稻香村有着品牌纠葛的苏州稻香村,却在中华老字号的版块中名列前茅,其品牌价值较去年也有所提升。

榜单一经公布,便引发了各种热议。北京稻香村究竟为何出局“老字号”榜单成为了大家讨论的核心。

商标合法性无法自证——北京稻香村注定无法继续其“老字号”之路

在此次榜单公布之后,有不少的人把眼光再次落到了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稻香村纠纷案”中。在两稻案件中北京稻香村商标合法性就一直存在诸多疑点,对此,不少人质疑,北京稻香村此次脱离老字号板块是否印证了先前公众对其商标不合法的猜测?

首先,商标使用涉“非常手段”,于法于理难以自圆其说

有资料显示,苏州稻香村在2003-2008年期间曾两次授权北京稻香村使用苏稻拥有的糕点类“稻香村”商标。令人不解的是,北京稻香村却在苏州稻香村不知情的情况下,又私自申请注册了“三禾北京稻香村”、“北京稻香村”两个商标。


 

\

▲授权合同

在我国《商标法》中,有明确的“保护在先权利原则”。北京稻香村这种一边使用授权商标,一边暗自注册的举动无疑是无视法律、无视商业伦理的。在双方举证之后,北京稻香村当即受到了不少专家学者的质疑,其标榜的“老字号”品牌价值自然也就难以维系。

对于北京稻香村这种“数典忘祖”的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李明德就曾指出:“苏稻曾经两次授权北稻使用‘稻香村’商标。双方签订许可合同,声明共同维护稻香村品牌。这说明北京稻香村认可这个商标是苏州稻香村获得的。考虑到双方当初曾经有过苏稻许可北稻使用的许可关系,建议还是回归到最初的商标许可关系上来解决目前的纠纷。”

其次,高风险的违规经营,易造成产品质量硬伤

除去其商标使用的合法性因争议外,北京稻香村在发展过程中自身的经营问题也成为了其品牌争议的核心。

九十年代,北京稻香村还叫“南味食品店”,经营模式与现在的社区小卖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除了售卖自己制作的手工糕点和熟食外,还会外采一些其他食品,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是一家“食品销售店”,而非单纯意义上的糕点铺。

时至今日,消费者在北京稻香村的门店中依然可以买到类似于金华火腿、糖桂花、糟蛋等等外采食品。可见,在北京稻香村的经营中,糕点早已不是重点发展领域,反之是额外的副产品销售给北京稻香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另外,在北京稻香村倡导的“一体两翼、工商互动”事业发展模式之下(即以企业为主体,一手抓食品加工业,一手抓商业销售,二者互动,打造品牌),虽利益可观,但往往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对于原材料缺少溯源和把控,以及在进货时对供货商的货品审查稍有不慎都容易给产品质量造成不可挽回的硬伤。对此,不少人认为,正是这种“大杂烩”经营模式导致了今年北京稻香村被归类到食品加工板块。

正统身份疑点重重——北京稻香村注定无法继续其“老字号”之路

除了商标使用的不规范及自身经营的违规外,在近几年的“两稻之争”中,由于传承问题缺乏历史信息支撑,致使北京稻香村的正统身份也曾遭到媒体的多次质疑和诟病。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疑点已经成为北京稻香村无法逃避的问题。所以,此次北京稻香村跌出“老字号”品牌在部分媒体看来,其实是在所难免。

其一,是老枝再续还是新树重栽?“老字号”历史来路不明

根据北京稻香村对外信息显示:北京稻香村始建于1895年(清光绪21年),位于前门外观音寺,南店北开,前店后厂,很有特色,(时称“稻香村南货店”),是京城生产经营南味食品的第一家,产品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欢迎。1983年方艰难复业,至今北京“稻香村”已在京城薪火相传悠悠百年。

但事实却是,始于1895年的“稻香村南货店”在1926年因为战乱和经营不善等原因关张,此后再无后续。在之后的1983年,北京市东城区商联为了解决当时的就业问题,成立了北京稻香村。并无任何资料可以证明北京稻香村与“稻香村南货店”的延续关系。

一个当时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成立的食品公司,可以说跟1895年老店没有丝毫的瓜葛与牵扯,何来再续前缘之说?

其二,创始人身份疑点重重,传承体系无法自证

除了创业史无史料支撑外,北京稻香村传承人的身份也是几番受到质疑。按照北京稻香村的说法是:“老掌柜刘振英勇担重任,小胡同里艰难复业”。但是,在《北京东城年鉴2007(总第十一卷)》之《逝世人物﹒刘振英》中记载到:刘振英1944年开办“英林刘记糕点铺”,1949年解放后更名为“振华食品厂”。公私合营后任东四区糖业糕点管理处副科长、副主任、基层店经理等职务,被选为东四区政协委员。从东城副食品公司退休后,刘振英以东城区工商联副主委的身份出任咨询组组长,1983年恢复北京“稻香村”南味食品老字号企业。半生创业的刘振英先生受政府之托加入北京稻香村,又何来传承之说?

而且,刘振英先生出生于1921年,在“稻香村南货店”关张时年仅5岁,实在难以想象一个童龀之年的孩童如何担起北京稻香村技艺传承之重担的。

所以,无论是从传承体系上来讲,还是从品牌“血统”上来讲,刘振英先生都与“稻香村南货店”没有任何联系,其“第五代传承人”的头衔更是无稽之谈。

对于两家的历史起源,中华商业联合会老字号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老字号专家张健曾表示,“苏州稻香村是稻香村品牌的发源地,一直延续至今。从历史角度看,苏州稻香村的历史比北京稻香村要长一些。”由此看来,北京稻香村无论从创历年份还是传承脉络上都难以“名正言顺”。一直以来,品牌价值是对一个企业各方面沉淀贡献的体现,如果连自身老字号的正统性都经不起推证,那么北京稻香村脱离老字号板块则实属必然。

其实在两稻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从品牌价值上还是经营战略上北京稻香村和苏州稻香村都有着不同方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二者巨大的品牌价值差异。北京稻香村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及京郊,依然采用着传统的“前店后厂”模式,产品陈旧,销售模式单一,在近几年火热发展的电商市场上也未见其身影,对于市场不敏感也使其错失了“老字号”品牌转型发展的绝佳机会,直接导致了其品牌价值的下跌。反观以苏州稻香村为代表的一众老字号品牌,近几年来则一直竭力寻求品牌突破,不仅对产品推陈出新,拥抱年轻消费者的品味,更是积极拥抱互联网,跟随国家“一带一路”政策走向海外,甚至成为了中国文化输出之路上的重要担当。

此次北京稻香村在“老字号”榜单上的出局,也为众多老字号企业敲响了警钟,老字号的发展一方面要正视自身的历史和端正商标获取渠道,容不得一丝混淆;另一方面一定要紧跟市场及时代发展,无视市场变化而一味的守旧注定会出局。现今,创新经营模式已是老字号品牌生存及发展的必经之路和永恒主题,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就必将面临淘汰。经历了此番“出局”事件之后,北京稻香村的发展之路又将何去何从呢?他们是否还有机会能够逆风翻盘呢?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